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新闻中心
 
· 上海自贸区将推金融“新51条”,金改力度超前 图片新闻
 
 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上海,两化深度融合“新高地”
 来源:  咨询热线: 时间:2014/12/24
 

       作为首批8个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之一,上海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基本形成了以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四新”(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经济培育发展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园区为载体,政府政策推动和项目支持为引导,高校、科研机构等社会各方积极参与的两化融合推进格局。


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信息化集成应用加快上海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以模式和业务创新带动上海传统产业转型发展。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是两化深度融合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制造业一直是上海市的重点优势产业。在上海市经信委的支持下,上海市的钢铁、装备制造、汽车等重点传统企业,均已开始通过信息化集成应用加快改造提升,以模式和业务创新带动转型发展。


      作为上海市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最大的装备制造企业之一,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电气”)把发展工业自动化、改造传统产业放到突出位置。围绕着核电、风电装备等关键产品,上海电气部署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打通从研发设计到生产制造、销售管理等环节的信息通道,提高了智能制造水平。


      “我们根据技术规划,把智能制造的要求跟上海电气现有的技术、产业和工艺升级进行了结合,希望能够连续式地推动集团下属的制造企业提升自动化水平,扩大机器人的应用,实现数字化工厂的生产模式。”上海电气科技管理部副部长郁秀峰这样说。


       上海电气的临港产业基地,从规划开始就直接进行了信息化部署。作为工信部两化融合的示范点之一,为了实现精益制造,临港工厂大面积采用工业机器人,为大型发电机线圈进行自动叠装,不仅减少了人工失误,提高了产品质量,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临港为试点,上海电气完成了ERP外围应用系统的自主研发,将系统管理延伸至生产现场。同时,在工厂的车间现场,通过利用车间制造执行MES系统、质量管理QMS系统和管理看板系统等,达到了“可视化”数字工厂精细化、精益化、数字化管理的目的。


       郁秀峰表示,上海电气未来的目标,是坚持两化深度融合,研究新的核心技术,在转变现有传统制造的基础上,真正向着智能制造转型。


       在上海,已经实施转型升级战略的不止上海电气一家。宝钢集团已经开始通过推进EVI(供应商早期介入)模式,全面介入用户从研发到量产的各个环节,实现了利用互联网打造自身的“优势服务”。华谊集团也在整合各企业的IT部门和相关业务,为此专门成立了华谊信息公司,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齐头并进的“双核驱动”业务模式。


促进“四新”经济发展


       上海市围绕36个“四新”重点方向,凭借“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促进“四新”经济的发展。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经济,是上海市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围绕机器人、供应链管理与服务、互联网产业等36个“四新”重点方向,上海市提出了“四位一体”(创新联盟+产业基地+产业基金+人才基地)的工作模式,以“四位一体”加以统筹分类推进。


       新松集团公司(以下简称“新松集团”)是国际上机器人产品线最全的厂商之一。作为国内机器人产业的领军人,新松集团公司无疑是上海市重点培育的企业之一。


       “信息化这几年的发展速度非常快,虚拟和模拟生产已经可以通过软件手段实现。可以说对于智能装备的发展来说,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遇上了天时地利人和。”中科新松有限公司副总裁杨跞如是说。


       中科新松有限公司是新松集团在上海的国际总部。由于上海优良的产业基础和充分的配套资源,新松集团将未来开展创新的重心从沈阳南迁至上海。新松集团定下了未来两大重点发展方向——机器人系列产品和数字化工厂、数字化系统解决方案,并且已经意识到数字化改造是高投资高成本的,必须要在国内先实现样板,才能真正推动国内企业的数字化进程。


       机器人产业正符合上海市发展“四新”经济的要求。以机器人作为智能装备的切入点,上海可以促进制造业的高端发展,以自主核心装备占领智能制造装备的科技制高点,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新一轮挑战。


       杨跞表示,上海正是新松集团将来进行创新、研发新产品的主要基地。经过与上海市政府、中科院上海分院充分协商,为与上海市“四位一体”的工作模式相呼应,新松集团要在上海建设2个研发院——中国机器人高端研究院、新松产业研究院,2个产业基地——新松机器人及数字化车间基地、伺服产品基地,2个创新平台——联合创新研发平台、产业培训平台。


       除新松集团之外,上海本地还涌现出了包括智臻网络、沪江网、找钢网、大众点评、青橙手机、易贸在内的一批“四新”经济典型企业。为了进一步促进落实“四新”经济的发展,自2010年起,上海市连续组织实施“推动电子商务企业创新发展、推动中小企业应用电子商务”的“双推”工程,通过“政府补贴、平台让利、企业自负各一点”的政策支持方式,遴选电子商务平台企业40家,直接补贴本市中小企业近1.6万家,推介活动惠及中小企业超过5万家。


强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应用


       将“四新”经济、智慧城市建设和创新体制机制结合起来,上海市开启智慧照明创新试点探索。


       当前,应国家对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要求,上海一直在努力寻求创新中心建设的突破口。如何将“四新”经济发展、智慧城市建设需求和创新体制机制结合起来,上海市急需摸索出一些创新的试点项目。


       “智慧照明就是在这种结合之下的一个初步探索,它不仅是上海发展‘四新’经济的重要抓手之一,也是上海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我们也试图通过产业创新联盟等‘四位一体’创新方式和机制,推进智慧照明的发展突破。”上海市经信委主任李耀新表示。


       2013年年底是LED产业最低谷的时候。创导(上海)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创导公司”)意识到,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市场创新不行,因此决定将新能源和智慧城市的理念创新结合,研发新型路灯,实现智慧照明。


       以工业设计为引领,综合计算、网络、物理环境的多维复杂系统,智慧照明将遍布城市的摄像探头、微基站、多媒体屏、信息交互屏、广告牌、LED照明及太阳能光伏应用整合在一个灯杆载体上,在资源集约、集成、共享的基础上,形成了上海市智慧城市建设的创新载体。


       “通过置换LED灯、实施太阳能光伏应用等,智慧照明实现了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同时,节能照明、智慧交通、智能安防建设等功能的集成,也能够帮助上海市构建起一个智慧城市的物联网,大大提高城市的管理和运行水平。”创导公司董事、副总经理周元林这样解释。


       此外,智慧照明创新专项工作也成为上海市探索政府与企业联动工作推进机制,进行“四位一体”的“四新”经济发展推进方式的创新实践。创导公司负责整合产业链,部署创新链,集聚技术、资金和人才,牵头组建智慧照明产业创新联盟。上海市经信委成立了推进智慧照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提供资源与需求,与企业联动合作、优势叠加。


       周元林表示,创新联盟企业包括核心层、战略合作层、分享应用层三个圈层,未来将通过建设上海智慧照明产业创新基地、筹建上海智慧照明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探索建立上海智慧照明产业创新基金,进行智慧照明“四位一体”的“四新”经济模式探索。


       目前,创导公司已经实现了初代产品的开发,除微基站功能外,其他的功能均已在初代产品上集成实现,接下来就要在园区、社区、景区、校区、商圈和道路交通等多领域开展智慧照明试点示范。


       据了解,智慧照明的下一步是研究制定智慧照明相关技术标准,推动并鼓励设计企业加快开发“六位一体”功能的控制芯片,并加快构建“位置网+车联网+道路交通网”“三网合一”的智慧交通体系,最终形成未来智慧城市的信息物理系统CPS(cyber physical systems)。


汇聚资源构建“四新”经济格局


       通过工业企业、信息企业、科研院所的联合,上海市先后筹建了一批产业联盟,促进“四新经济”发展,形成两化融合工作新格局。

如今,由众多工业企业、信息企业和科研院所结成的产业联盟,已成为助推两化深度融合的纽带。上海市经信委也在不断推进不同行业和领域具有产业链关联、技术上互补、市场上共享的产业创新联盟的建立和升级。


       在推动产业联盟升级发展方面,上海市先后筹建了“上海机器人产业联盟”、“云海产业联盟”、“工业云创新联盟”、“上海移动互联网应用促进中心”、“上海市智慧园区发展促进会”、“智慧照明产业创新联盟”等,推进了产业链、价值链、生态链的加速形成,促进了“四新”经济发展和两化融合工作新格局。


       “智慧照明产业创新联盟”相关负责人提到,产业创新联盟有利于构建和打造跨行业的协同合作平台,创新联盟运营机制,推动成员单位在技术创新、行业交流、推广产业应用等方面加强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通过组织行业研讨会、高峰论坛、参观考察、项目对接等活动,产业创新联盟在普及两化融合知识、助力企业信息化提升方面做了许多潜移默化的工作。产业联盟成员之间通过共享资源,能够有效解决行业壁垒,打通上下游产业链,实现效率的提升和合作共赢。”周元林说。


       此外,上海市经信委还积极支持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推广,使信息化支撑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逐步显现。在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标准认证、专业维修、节能环保等领域,建立和推广嵌入式系统研发设计、物联网工业应用技术服务、时尚产业信息化综合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等多个专业性强、特色鲜明的专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各类共性资源和服务,有效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成本,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在积极推动智慧园区建设方面,上海从政策规划、技术标准和行业组织等层面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工作:一是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本市智慧园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智慧园区“围绕一个目标、聚焦四个重点、促进二个转变”的推进思路。二是起草制定了国内首个智慧园区地方标准《智慧园区建设与管理通用规范》,率先提出包括设施、管理、服务、产业等在内的完整的智慧园区总体框架,创新性地对工业区、商务园、科技园等不同的园区类型提出了差异化建设内容。三是积极助力智慧园区市场化推进机制形成,指导成立了上海市智慧园区发展促进会。截至目前,促进会共发展会员102家,园区会员50家。由产业园区、通信运营商及IT服务商、科研机构、投融资服务机构等构成的全产业链异业合作组织基本形成。


       “传统的产业园区并没有产业链的概念。通过智慧园区的建设,把地理空间变成网络空间,实现区域经济产业集聚的功能。实际上建设智慧园区不是为智慧而智慧,最重要的目的还是让园区转型升级,发挥更多的效益。”上海市经信委信息化推进处相关负责人这样说。


       上海市智慧园区发展促进会秘书长李晶表示,智慧园区的发展特别注重园区运营管理效率提升和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比如浦东软件园的“浦软汇智云”,依托园区云平台,小微型初创企业无需IT投入,就可以实施创业。上海张江药谷实现了环境监测、公共服务、检验检测等的一体化服务,服务企业客户529家,提供采购试剂产品(危化品)超过1.4万项。


       “通过聚焦推进一批智慧招商、智慧物业、产业服务云、分布式能源等信息化应用项目,实现了园区运营管理效率、专业信息服务能力和能源利用水平等方面的显著提升。”李晶表示。


激发企业两化融合内在动力


       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引导企业开展符合性认定,上海市激发了企业内在动力。


       为全面提升企业两化融合管理水平,上海市在工信部信息化推进司和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联合工作组的支持指导下,稳步推进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通过引导企业开展符合性认定,为上海创新驱动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条件。


       为了让标准宣贯落到实处,上海成立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小组和贯标服务机构联合工作小组,制定了上海市贯标工作方案。面向国资系统、重点行业和企业集聚的园区,开展标准宣传和贯标培训,促进政府、企业、服务机构、研究单位等相关各方的协同与交流。制定完善贯标试点企业地方配套资金支持,积极落实贯标试点启动资金和专项资金。实现近20家试点企业和服务机构的对接,完善贯标试点企业工作反馈制度,加强对上海市10家重点贯标试点企业的情况跟踪。以正泰电气、外高桥造船和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等为重点,打造行业贯标标杆。


       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贯标试点工' 作推进和服务体系,树立了一批试点示范应用标杆,形成了上海贯标试点工作特色:


       一是完善体系和落实政策同步。成立了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工作小组,全面协调推进贯标工作。建立了由工信部电子五所和上海市4家服务机构组成的贯标服务机构联合工作小组,合力推进对本市试点企业的贯标工作。从信息化发展专项资金中,申请100万元作为贯标试点启动资金,对服务机构在试点企业中开展的贯标和首批认定工作给予经费支持。上海市拟建立贯标专项资金,参照工信部标准,对19家贯标试点企业贯标和认证进行相应的资金匹配支持,并明确对通过达标认定的试点企业给予专项资金优先申报资格。


       二是面上宣贯和点上试点同步。加强与国资委、行业协会、产业园区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机构的密切协作,及时总结企业贯标共性经验。上海市已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贯标路径和“七要素”服务模式。


       三是本质贯标和企业战略同步。重视企业内外部环境调查分析,通过SWOT分析、平衡计分卡战略地图展开等方法,根据企业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围绕两化融合目标,确定企业在信息化条件下的创新能力。通过贯标为企业解决实质性问题,将管理体系的核心融入企业的整体运作中去。尽力避免出现信息化与管理“两张皮”的现象,为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有力保障。


       四是咨询服务和经验分享同步。搭建上海市贯标服务机构联合小组线上线下交流平台,通过不定期举办研讨会、沙龙和微信群等形式,加强贯标经验交流。通过两化融合信息化平台,及时发布工作动态与成果。


       上海市19家试点企业已全部制定完成贯标实施方案,明确了贯标领导小组、负责部门、具体人员、主要任务和时间节点等,超过半数企业进入贯标第四、第五阶段。


上一篇:2015年制造业负担越来越重,你的出路是?
下一篇:上海11月产业运行增加值增速快于产值增速3个百分点
打印本页  返回
 
上海网站制作
建筑时报
房地产时报
新闻晨报
新民晚报
解放日报
好饰家网
家天下
沪ICP备12008989号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沪ICP备12008989号
上海企业竞争力研究中心 Copyright © 2004 - 2020 Shec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